close

毅寶一天大拉二次,小拉二次…
每一次的大拉,是拉到尿布都包不住
而阿姨換尿也換到手軟,也差點被薰死了…

後來才知道小堂姊是輪狀病毒
真的是…那毅寶肯定也是…只要要收集便便去檢查,再加以確定
媽媽怎麼不早說…
二姨很怕會中標,趕緊上網來作作業…
大人也要小心唷…

輪狀病毒發威,家長也要小心…台大小兒科醫師說的

 
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李秉穎

三到五歲以下的幼兒一到秋冬天這種季節,常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這種情形大多是病毒在作怪,而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做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大多先吐一、兩天,然後開始腹痛、腹瀉。拉出來的東西大多是水便或軟便,糞便裡很少出現明顯的黏液或血絲,而後者是另一類更危險細菌性腸胃炎的特徵,所以糞便的外觀,是初步分辨腸胃炎病因的重要線索。

輪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沒有脂肪包被,它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輪子的形狀,所以被叫做輪狀病毒。就好像禽流感感染鳥、人流感感染人一樣,人類與動物有著各不相同的輪狀病毒。動物的輪狀病毒並不會使人生病,反之亦然。流感病毒的RNA基因分成八段,輪狀病毒則分成十一段,這個特點使它很容易發生基因重組與突變,所以輪狀病毒可以分成很多種。

為了分辨不同的輪狀病毒,科學家根據病毒表面最重要的G 蛋白與P蛋白加以分類。目前所知的G蛋白一共14種,P蛋白則一共20種,所以用數字分別加以編號,像標示G1P1的意思,就是這病毒含有G1蛋白與P1蛋白的意思。

三到五歲以下的幼兒一到秋冬天這種季節,常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這種情形大多是病毒在作怪,而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做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大多先吐一、兩天,然後開始腹痛、腹瀉。拉出來的東西大多是水便或軟便,糞便裡很少出現明顯的黏液或血絲,而後者是另一類更危險細菌性腸胃炎的特徵,所以糞便的外觀,是初步分辨腸胃炎病因的重要線索。

輪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沒有脂肪包被,它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輪子的形狀,所以被叫做輪狀病毒。就好像禽流感感染鳥、人流感感染人一樣,人類與動物有著各不相同的輪狀病毒。動物的輪狀病毒並不會使人生病,反之亦然。流感病毒的RNA基因分成八段,輪狀病毒則分成十一段,這個特點使它很容易發生基因重組與突變,所以輪狀病毒可以分成很多種。

為了分辨不同的輪狀病毒,科學家根據病毒表面最重要的G 蛋白與P蛋白加以分類。目前所知的G蛋白一共14種,P蛋白則一共20種,所以用數字分別加以編號,像標示G1P1的意思,就是這病毒含有G1蛋白與P1蛋白的意思。

輪狀病毒是小孩急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原因,佔了所有小孩腸胃炎的5-10% 與腹瀉住院兒童的10-50%。幾乎所有兒童在三至五歲以前,都至少會得到一次輪狀病毒感染。根據1986年的估計,全世界每年有一億三千萬名兒童發生輪狀病毒腸胃炎,其中一千八百萬發生中度到嚴重的脫水,八十七萬三千位死亡。大家印象中可能認為拉肚子都是吃壞東西引起的,但輪狀病毒卻分佈於全世界,其發生率在富有國家與貧窮國家之間並無明顯差別。在高度開發國家加強食物飲水衛生之後,輪狀病毒感染並不會因而受到控制。所以很多人認為,輪狀病毒與其他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可能不需要完全藉由食物飲水污染,它們也可經由類似感冒一樣的飛沫與接觸傳染。既然這樣,我們就不能隨便怪罪小孩吃東西不衛生而拉肚子了。

輪狀病毒感染在溫帶地區好發於秋、冬天,在熱帶地區則沒有明顯季節差異。台灣地區的病例大多在二、三月間達到高峰。其感染年齡主要是三至五歲以下,成人大多是無症狀感染,但有時也會在腹瀉兒童的父母、免疫功能不全者與老年人出現腸胃炎症狀。輪狀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無法絕對避免下一次感染,發生過一次自然感染以後,對於以後感染的保護力約為40%,對於以後發生輪狀病毒感染而且出現腹瀉的保護力約為75%,所以很多兒童會得到2-4次輪狀病毒感染。

有三個因素促使醫藥界開始想到用疫苗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第一個因素是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公共衛生改善的地區,細菌性腸胃炎的發生率會明顯減少,但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發生率則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第二個因素是在醫藥衛生進步的地區,輪狀病毒腸胃炎很少引起死亡,但還是常發生脫水等需要住院醫療的情形,造成社會經濟相當大的負擔;第三個因素是有研究證實輪狀病毒感染雖然不能引發絕對的免疫力,但是後續的免疫反應的確有減輕症狀的效果。

傳統上,許多人認為腸胃炎發生腹瀉的時候,吃下去的東西不會被消化吸收,那些營養反而被病毒或細菌利用,可能有礙腸胃炎康復,所以建議拉肚子的時候不要進食。這些建議五花八門,可以分成很多種,有的建議一開始半天到一天什麼都不吃;有的建議嬰兒腹瀉先休息幾小時,然後喝泡成一半濃度的配方奶;有的認為要改喝不含乳糖的「醫瀉奶粉」,所有含乳糖的奶水都不要吃,連母乳也不被建議;還有建議只吃稀飯的。事實上,上面那些建議都只是憑空猜測,並沒有實證根據。很多研究已經證實,腹瀉時正常飲食,不會惡化病程也不會有其他不良影響。國外研究的一致性結論是:持續期間不超過二星期的急性腹瀉,不需要做飲食方面的特殊調整,只要避免油膩與太甜的食物即可,母奶、全奶都不是禁忌。

急性腸胃炎不吃東西讓腸子休息,聽起來好像有理,但卻會讓小孩餓昏頭,更危險的是如果連液體都不給,小孩可能因為脫水而發生生命危險。急性腸胃炎一直是開發中國家兒童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其死因並非腹瀉本身,而是腹瀉導致的脫水。所以治療首要之務是預防與治療脫水,其次才是維持充足的營養。脫水的治療可以使用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這些在藥房或診所都可以買到,一般的運動飲料與米湯也稍有幫助,但並非理想的補充液,至於汽水、水果汁等液體則不宜使用。如果已經發生嚴重脫水或進食困難,就需要使用靜脈注射液補充水份與電解質。一般民眾判斷小孩有無脫水,最方便的方法是觀察小孩的尿量,如果太久沒有小便,就必須馬上就醫診治。

1998年8月31日第一種四價輪狀病毒疫苗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核准上市,這種疫苗含有人類最常見的G1、G2、G3、G4四種病毒,所用的材料是恆河猴輪狀病毒,成品是口服使用的活性減毒疫苗,其應用跟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一樣,都在二月、四月、六月使用三次。不幸的是,美國對於這種疫苗上市後的副作用通報系統中,發現有些小孩在口服疫苗以後發生腸套疊現象。腸套疊是一段腸子被另外一段腸子套住的疾病,被套住的那一段腸子會發生壞死、感染,並可併發敗血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1999年10月22日認為無法排除疫苗與腸套疊的因果關係,這種種輪狀病毒疫苗於是退出市場。其實,上述輪狀病毒疫苗與腸套疊之間的關係並不明確,筆者並不認為有足夠證據顯示疫苗可直接引發腸套疊,但在害怕傷害官司的美式文化中,卻常以閃避畏縮來避免法律紛爭。

所幸研發疫苗的工作並未因此停頓,至少有兩大西方藥廠繼續投資研發輪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藥廠使用一種人類輪狀病毒做疫苗,另一個藥廠則以五種牛輪狀病毒為材料,這兩種均屬口服活性減毒疫苗。理論上,只用一種病毒做疫苗,會有對其他型別輪狀病毒保護力較差的顧慮,但其研究結果仍待進一步驗證。這兩種疫苗都已進行了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目前為止的資料顯示其保護效果還好,而且不會引起腸套疊之類嚴重副作用。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兒童又需要多吃一種疫苗來防範感染。


預防寶寶冬季威脅─流感、輪狀病毒腸胃炎     轉載自2007年十二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輪狀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是秋冬季節嬰幼兒健康的兩大威脅,爸媽除了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之外,讓寶寶接種疫苗可達到最佳防禦效果,而一旦感染病毒,要能夠掌握正確的照顧技巧與原則,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輪狀病毒 易侵襲免疫力低弱的嬰幼兒

輪狀病毒是很特殊的病毒,通常腸胃炎病毒喜好濕熱溫暖的環境,冬天極少見到足跡,但是輪狀病毒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所以可以活躍於冬、春季,不過近幾年台灣地區幾乎四季都有輪狀病毒的病例。

輪狀病毒是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所謂糞口傳染是指從排泄物、嘔吐物或病毒附著的物體表面(病毒可存在24~48小時)接觸到病毒後,雙手未清洗乾淨就去照顧幼兒,而造成傳染。

幾乎所有幼兒都難逃輪狀病毒的侵襲,輪狀病毒真的特別愛找嬰幼兒麻煩?書田診所小兒科潘俊伸醫師表示,其實任何年紀都可能感染輪狀病毒,只是2歲以下嬰幼兒一方面從未感染過病毒,不像成人具有抗體,另一方面免疫力較弱,因此感染到輪狀病毒後所出現的症狀較為嚴重。幾乎所有幼兒會在3~5歲以前感染過輪狀病毒,在嬰幼兒腸胃炎的比例中,輪狀病毒約佔5~10%,嚴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中,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比例從一至五成不等。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治療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大約一星期自然會痊癒,嚴重腹瀉者可能要兩星期時間才能恢復,若嘔吐、腹瀉嚴重,並出現脫水情形,可能就要住院施打點滴。當爸媽或照顧者發現孩子感染後有嗜睡、皮膚乾燥失去彈性、哭時沒什麼眼淚、尿尿次數減少,加上無法進食時,就應該住院接受治療。

由於幼兒的傳染源多來自父母,因此,爸媽在照顧前及照顧後,務必洗淨雙手;家中若有較大的小孩,也要教他們經常洗手;而小朋友所上的幼兒園或托兒所,都要做好碗筷、玩具的消毒工作,才能降低感染機會。

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率

除了基本的衛生習慣外,最佳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在避免住院的成效上可達到九成。目前在台灣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一種施打2(費用為每劑2500),另一種施打3(每劑2000),兩者的接種時間均建議在出生後2個月開始,打2劑者,在出生24個月各一劑;打3劑者,在出生後246個月各打一劑。

輪狀病毒疫苗屬於活性疫苗,所以有免疫方面問題以及正在施打免疫球蛋白的幼兒,並不適合接種。施打疫苗後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喪失食慾、煩燥、輕微發燒、嘔吐或腹瀉,爸媽不需過度緊張。此外,由於這類疫苗並未針對一歲以上幼兒進行大型研究,因此對副作用的情形並不清楚,建議一歲以後就不要施打。

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率

每年九、十月開始,政府會開始呼籲抵抗力較弱的族群接受流感疫苗注射,而醫界每年二月會召開會議,決定這一年應研發預防那一種病毒的疫苗,疫苗廠商即據此生產疫苗。

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有較大差異,如健康成人保護力可達7~9成,老人則只有3~4成,雖然老人保護效力有限,但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住院機率。

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雖無統計數據,但臨床發現接種後嬰幼兒感染人數已明顯減少,因此,建議爸媽們,讓寶寶在出生滿6個月後施打流感疫苗。8歲以下未曾接種過疫苗的小朋友,建議接種兩劑,8歲以上則施打一劑。每年接種時間大約從九月底開始,最晚不要晚於十二月,如此才能在高峰期達到最佳保護效果。

 
 
輪狀病毒 春夏威力不滅
2007/05/08 聯合報 E1家庭副刊

新生兒在出生約六個月後就會漸漸失去母親遺留在體內的抗體,此時身體抵抗力弱,容易受病毒入侵。其中輪狀病毒為最常見的小兒腸胃炎之一,不過,很多家長認為秋冬季才是好發期。事實上春夏季罹患率也頗高,說是「寶寶的全年公敵」一點也不為過,家長千萬注意別讓輪狀病毒找上你家寶寶。

輪狀病毒肆虐 不分季節
Q:輪狀病毒的症狀為何?一般為秋冬季好發的輪狀病毒,是否進入春天就不會被感染?

國泰醫院林隆煌醫師(以下簡稱林隆煌醫師):輪狀病毒感染多發生於2歲以下幼兒,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腹瀉,半天內可能連續嘔吐3-4次,或一天內腹瀉高達10-20次,且便樣呈水狀帶酸味。嚴重時還會導致脫水、休克、抽搐等,需住院治療。

腹瀉導致嚴重脫水極可能造成休克死亡,但我也曾碰到這樣的案例,小孩因為一直拉肚子,家長認為脫水就拼命給小孩喝水,最後因水中毒而回天乏術,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注意電解質平衡。在美國輪狀病毒的死亡案例每年約400至500件,目前台灣罹病致死率不高,不過還是要注意,反覆腹瀉嘔吐的症狀會讓幼童飽受折磨。

輪狀病毒腸胃炎在歐、美、日等溫帶國家,最常發生於秋冬兩季。但台灣最近4、5月都有不少病例,且幼童病房經常呈滿床的情況,和其他腸胃炎不同的是,輪狀病毒和環境衛生無關,除了疫苗預防之外,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秀真醫師(以下簡稱林秀真醫師):輪狀病毒好發秋冬是過去的研究,可是病毒會隨環境而改變,台灣屬亞熱帶,四季如春,輪狀病毒在適應台灣環境後,不僅秋冬,春夏也出現不少感染案例。此外,輪狀病毒還可透過口沫、接觸傳染,小朋友可能在玩玩具、說話,或從大人身上感染到病毒,因而產生嚴重的病症,接種疫苗做防範的確有其必要性。

輪狀病毒有多種症狀,發燒、嘔吐、腹瀉,由於上吐下瀉加上發燒、高度失水,很容易造成幼童脫水、休克。和腸胃型感冒的症狀最大差別是,後者有咳嗽、鼻塞、喉嚨紅腫的症狀,家長可依此做區別,以免混淆。要留意,感染輪狀病毒要喝幼童專用的電解水,不要喝一般運動飲料,小朋友可適應的滲透壓與大人不同。家長一旦發現連續腹瀉情況時,最好趕快就醫,感染輪狀病毒的小朋友無法正常進食,需要悉心照料,常常苦了寶寶,也苦了媽媽。

接種疫苗 要把握黃金期
Q: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時間?可否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林隆煌醫師:去年12月疫苗核准上市,分別為口服二劑及三劑,皆為自費疫苗。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接種劑數及費用上,以二劑疫苗為例,寶寶出生六週後即可口服第一劑,六個月內完成兩劑接種即可,接種疫苗沒有季節之分,跟其他疫苗一起接種也不會有問題。

關於各類自費疫苗,家長可在衛教單張、寶寶健康手冊中找到相關資料。我個人的看法是,經濟能力許可就接種,因為輪狀病毒目前無藥可醫,一旦感染對寶寶及家庭的傷害很大。

林秀真醫師:寶寶初生4至6個月,身體會漸漸失去母親給的抗體,所以6個月至2歲之間,最容易感染輪狀病毒,由於目前沒有藥物可醫治,我建議家長最好能在6個月黃金期內帶寶寶完成疫苗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可跟其他疫苗一起接種,如三合一、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以及肺炎鏈球菌,並不會引起不適,也不影響這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反應。輪狀病毒疫苗預防率約95%,必須釐清的是,任何疫苗的防疫力都不是100%,家長應該用「保險與預防」心態來看待所有疫苗的接種。



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孩子免受苦

保母阿姨:3、4個月前,我照顧的男孩鬧肚子疼,起初認為是脹氣,所以只替他搽薄荷油,沒想到吃過飯後開始嘔吐,接著拉肚子,後來緊急通知男孩父母接回送醫,一路上小朋友還是不停的拉,檢驗結果是輪狀病毒,住院一周才出院。

這次經驗讓我了解到腸胃炎與輪狀病毒的差異,但沒經驗的媽媽不見得能分辨,我想接種疫苗是很重要的預防方式。我自己也有小朋友,看到弟弟那樣子受苦,我也真是很心疼,帶了這麼多年小孩,直到最近一兩年才深刻體會拉肚子是不可以輕忽的,尤其是輪狀病毒,一旦感染上對小朋友來說真是痛苦的折磨。

張媽媽:我的小朋友曾在8個月時感染輪狀病毒,因為是夏天所以我本來以為是腸胃炎,跑幾趟小診所都沒效,最後到大醫院掛急診,檢驗後才知道感染輪狀病毒,小朋友拉到整個屁屁紅腫、脫皮,一拉肚子就哭,哭到後來都沒有眼淚了。醫生說,哭到沒有眼淚可能是嚴重脫水的症狀之一。

小朋友後來住院一週,住院期間我和先生請假照顧,一家三口搬到醫院陪小朋友一起住,看著小朋友受苦的身心煎熬,對我們來說,自費接種疫苗,絕對值得。可惜當時沒有這種疫苗,不然我一定會替小朋友接種。


閱讀更多:輪狀病毒疫苗諮詢


 

 

2歲以下幼兒 慎防感染輪狀病毒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 黃立民主任

  最近不穩定的天氣,讓感染冬季流行性疾病的小病童擠滿了診間,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外,秋冬常見因輪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腸胃炎,感染人數也開始出現增加的趨勢,由於輪狀病毒和感冒一樣,很容易「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甚至連家長也難以避免,提醒家長需特別防範!

吐、瀉、燒--輪狀病毒三大症狀
  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幼兒腹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曾有調查顯示,在因腹瀉住院的病童中,將近4成均是因輪狀病毒引起。它的主要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發燒等三大症狀,病童有可能三種症狀輪流出現,但也有病童只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單一症狀。

  與其它疾病不同的是,輪狀病毒的嘔吐或腹瀉症狀通常很劇烈,幼童有可能在半天的時間內即
連續嘔吐3-4次,或一天內拉肚子次數超過10次,便樣呈水狀,形似蛋花湯,且有嚴重的酸味。

 
6-24個月嬰幼兒為輪狀病毒高危險群 容易脫水甚至休克
  除上述的症狀外,其實輪狀病毒極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但所可能造成的脫水現象卻需特別留意。尤其是6-24個月的嬰幼兒,是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由於體重較輕,連續性的劇烈嘔吐或腹瀉,即有可能造成他們輕度或中度脫水現象,家長應注意,若幼童有活動力不佳、小便量減少、無汗、昏迷、嗜睡等現象,應該緊急送醫,避免病童脫水、抽搐或休克導致死亡。

常見幼童輪流感染 家長也難倖免
  另一個輪狀病毒的特色,便是全家感染的情形。門診中就曾發現,有一個家庭裡的二位小朋友,從姐姐到弟弟先後都感染輪狀病毒住院,最後連照顧的媽媽也被傳染必須就醫治療。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可見一般。

  輪狀病毒來勢洶洶,究竟該如何預防?教導小朋友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確實可降低感染的機會,但卻無法提供100%的防護。因為即使在像美國、歐洲等已開發國家,病毒也不會隨著社會經濟及環境衛生的提升而消失,台灣高達60%的感染者是兩歲以下的幼兒,而5歲以下的小朋友,平均每個幼童都會至少得過一次輪狀病毒感染。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上市 有效預防輪狀病毒
  如何避免幼兒感染輪狀病毒?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措施。輪狀病毒疫苗共有兩種,均採用口服的方式,一為口服兩劑,另一種為口服三劑。國外研究報告證實,嬰幼兒只需在六個月前,完成疫苗接種,就能預防90%以上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而且可以減少幾乎所有因輪狀病毒腹瀉而住院的機會。
  輪狀病毒疫苗之所以防護力高,是因為它對引起嚴重腸胃炎的病毒株,如G1、G2、G3、G4及台灣新興的G9病毒株,均具有廣泛與交叉保護的作用。
  疫苗初期仍需自費,但因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強,若家長經濟能力許可,仍建議家長讓幼兒接受疫苗,尤其是在輪狀病毒感染高峰期來臨前,若能讓幼兒愈早依疫苗建議接種時程完成接種,寶寶便能愈早獲得完整保護,並在疾病的高峰期前,避免輪狀病毒的侵害。


什麼是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輪狀病毒疫苗分別有口服兩劑及口服三劑兩種,這兩種疫苗,除接種次數不同外,所採用的疫苗種類也不同,以下是兩種疫苗的比較表:

 兩劑輪狀病毒疫苗三劑輪狀病毒疫苗
接種方式口服口服
疫苗種類人類減毒活
性疫苗
人牛重組疫苗
衛生署核准之適應症:
可預防輪狀病毒病毒株
G1、G2、G3、G4、G9G1、G2、G3、G4、G9
接種時程寶寶滿2個月與4個月時,共兩劑寶寶滿2個月、4個月與6個月時,共三劑
預防效果歐洲研究報告證實,預防效果達90%美國研究報告證實,預防效果達90%
公費自費需自費接種需自費接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亮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