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回阿公家的時候,就微微的發燒
星期二整天在家就高燒不斷,晚上媽咪帶去醫院看病醫生說毅寶是腸病毒啦:
媽咪說,可能是坐火車時,被傳染的,可憐的毅寶,第一次跟媽咪和爸比在外地過夜
就這麼的幸運…被傳染了
星期一在阿公家時,動不動就要來個抱抱,要姨背背
雖然生病,但是活動力十足,仍然是跳來跳去,跑來跑去
只不過會有發生叫錯人的事件,
丫嬤解釋說,那是毅寶調皮,故意叫錯的啦
可是二姨很擔心哩!毅寶會不會變笨了
小阿姨叫媽咪趕快帶毅寶去看病…不然毅寶會越來越笨啦…
去看病的時候,醫生叔叔還看不出來,那是腸病毒
一直到星期二的時候,醫生叔叔才確定是腸病毒來擾亂…
可憐的小毅,老是在生病…跟媽咪一樣都是三寶身體
網路資料:腸病毒
台灣地處亞熱帶,每年夏秋為腸病毒感染旺季。至少60種以上的腸病毒被發現,其中只有十餘種是人類的主要致病原。其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大部分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有輕微發燒,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愈後良好,僅極少數會有嚴重的症狀。
成人患者多無明顯症狀;幼兒患者較易有發燒、口咽部小水泡或潰瘍(咽峽炎)或口咽部及手掌和腳掌小水泡(手足口病)、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
不幸的是,每年常有幼童死於腸病毒重症(多為腸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併中樞神經感染)。避免悲劇發生的最佳方法,就是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幼兒環境經常擦洗消毒,及病童快速隔離。
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並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儘量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要常清洗消毒,並避免幼童將玩具放入口中咬弄」、「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及「若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及傳染腸病毒的機會。
由於嬰幼童(尤其三歲以下)感染腸病毒後後,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的比率較高,且病程發展相當迅速,可能導致廣泛性的中樞神經傷害及後遺症,甚至死亡,所以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尤其三歲以下嬰幼童更應注意)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避免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家中有嬰幼童(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家長,須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孩童的衛生,尤其自外面回家時,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童,如非必要,也請儘量避免攜帶嬰幼童出入公共場所(如醫院、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尤其切勿攜帶幼童前往醫院探病或逗留),以減少嬰幼童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若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並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腸病毒永康榮民醫院
腸病毒分類 | |
腸病毒群是由一群性質相似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組成,由於它們感染人體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此而命名。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 腸病毒71型是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型,其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腸病毒71型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但是 其嚴重程度則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例。 |
流行的季節與對象 | |
夏季及初春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於3~11月,通常以7~9月為高峰期。不過每年流行的高峰期略有出入,以1998年為例,就有兩個高峰期,先是在4月份起病例數逐漸增加,至5、6月為大流行最嚴重的時期,7、8月降下來,但在9月底、10月初又有一波較小的流行發生。腸病毒感染多發生於10歲以下小孩,雖有成人個案但很少見,症狀也較輕微。 |
傳染模式 | |||||||||||||||||||||||||||||||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到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其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病人的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更可持續數週之久,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
診斷 | |
只有實驗室診斷,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才能確定腸病毒感染。病毒分離需1~2週,血清學的檢查需靠急性期及約兩週後的恢復期兩次抗體力價比較,才能確定結果,都緩不濟急。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主要侷限於特殊實驗室,尚不普遍。大部分臨床上以病患的表現來推測,只在需要時才做檢驗。 |
治療 | |
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絕大多數患者會自行痊癒,對於極少數腸病毒重症患者之治療。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效果到目前仍有待確認,有零星的報告指出免疫球蛋白有些治療效果,也有研究發現如果所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濃度的特定腸病毒抗體,的確可以縮短病毒血症的期間,但是一般的免疫球蛋白是否含有目前流行的特定腸病毒抗體則無法確定,所以對於病情嚴重而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至於沒有特殊併發症的腸病毒感染,則不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
通報 | |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屬於第三類甲種傳染病,醫師或醫療(事)機構於診治或發現符合或疑似下述定義之病人時,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衛生局報告。 |
預防方法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