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位個案來訪
個案未婚有女,小女八歲
自述被娘家家暴,曾經藥物過量尋短
目前一人顧小孩,無工作。(衣著光鮮,身上有煙味)
有許多資源介入服務,目前因娘家存款的關係,申障補助和單親補助均被取消。(我問他目前生活費從哪來,個案都未正面回答)
就業這部份個案一直說自己沒辦法工作,要看醫生很忙,要帶小孩!
(其實我很想反問他?你不幫誰誰要幫你)
媽媽自述家暴小女也搶著描述
媽媽說服藥過量要自殺,小女也在旁邊加油添醋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這位小二的女生,明白了媽媽所有的『苦』,(媽媽不在意孩子在場說起故事,可見得在家裡也是如此)
見過他媽媽所有的「痛』,(疑似目睹兒)
為他的將來勘憂呀!

事後社工告訴我,社工不是心理師 
社工要能辯是非,而不是給予個案溫暖,
告訴個案正確是非,該罵的時候還是要罵…
我還是太嫩!

今天看到有人捐物捐錢,大家辛苦賺錢其實是希望幫助到真正的人
如果是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長你還會想拿錢出來幫助嗎?

 

註:福利依賴名詞解釋

【福利依賴】(Welfare dependency)

福利依賴的概念,是新右派的主張之一,
自1980年代開始興起此觀點,
認為人們領取社會福利會造成不願工作的問題,
因而政策往往會爭論究竟誰是值得幫助的、誰是不值得幫助的。

福利依賴把福利的領受資格與工作的義務強烈地連結,
尤其是針對那些有工作能力卻找不到工作的失業者(許雅惠,2001)。

Murray認為福利的給付會消弭低所得者的工作倫理,創造反工作誘因(Work Disincentives)。使得人們對從事低薪工作的意願大幅降低,而傾向於依賴政府的救助(引自呂朝賢、王德睦,2000)。

-古玉華、王永慈,《去除貧困社區的社會負面烙印---尋找其中隱藏的美麗珍寶》,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論文。
 林堤塘,《協助參與!避免依賴?比較法國與美國對面臨貧窮新風險者的社會政策省思臺灣的政策規劃》,社區發展季刊12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亮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